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以下是強基計劃的詳細信以及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區別。
什么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的區別
1.招生對象的區別:自主招生的對象是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是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招生專業的區別:自主招生沒有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3.招生計劃的區別:自主招生在高校本年度招生計劃的5%以內招生,計劃不分省;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分省制定。
4.入圍依據的區別:自主招生入圍高校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高校依據主要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5.錄取方式的區別:自主招生采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于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6.培養方式的區別: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沒有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強基計劃的意思以及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區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